首页 >> 今日导读
武汉城运:数字赋能国企改革 做美丽城市“智慧管家”

来源:湖北日报12月28日10版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1-12-28

 

  2018年武汉取消ETC收费,武汉城运公司前身——路桥收费管理中心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,迅速完成事业单位向国有企业的转变,成为武汉市唯一以“城市公共设施运营”为主营业务的国有企业。
    3年来,城运公司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,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不断调整治理结构,完善治理体系,实现跨越式发展。2021年公共设施运维总里程超100公里,运维范围涵盖武汉市三环线内15座大型跨江桥梁,1座全市单体最大排水泵站和8条城市道路管廊。
   新一轮国企改革过程中,城运公司以“服务美丽武汉,呵护美好生活”为己任,通过数字赋能激发内生动力,努力做好美丽城市的“智慧管家”。 
      群策群力 擘画“十四五”蓝图
     聚焦主责主业,提出“一个中心、两个提升、三大主题、四个步骤、五型城运”的总体战略。核心要义就是成为武汉市公共设施运营服务的龙头企业,把公司建设成为“国内一流的城市公共设施智慧运营服务商”。构筑以“公共设施运维”为主体,以配套服务、检测业务为两翼,以信息科技做推进器的“一体两翼”四大发展板块。在原有桥梁、泵站等公共设施运维业务的基础上,不断加大对道路、隧道、管廊等业务板块的培育力度,大胆尝试集中化综合管养的新型运维模式,承接了一批大型道路、管廊运维项目。公共设施运维主体板块与配套服务、检测业务、信息科技板块协同机制逐步建立,“十四五”战略布局基本形成。
      科技创新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 
     始终革新求变,探索出适合自身的智能运维发展路径,有效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,依托多年积累的常规人工检查数据和系统专业检测数据,建成武汉城市公共设施智慧管养“大数据”平台。该平台集成道路、桥梁、隧道、泵站、管廊等5个子系统,从“管理、检测、养护、维修、评价、决策”6个维度对运维项目进行全方位、数据化体现,为城市公共设施安全有序运行提供数字赋能、精细服务。通过ISO三体系认证(质量管理体系、环境管理体系、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)。所属子公司路通检测公司获得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”称号,获得13项知识产权专利证书。
      筑造精品 持续扩大市场业务规模
   公司桥梁运维规模在全国居于首位,作为公司经营发展的“压舱石”,通过实施“三化”运维,筑造桥梁运维精品。编制“四位一体”手册,规范日常巡检内容,应对夏季防汛、冬季扫冰除雪、防冰凌、涡振、风振等情况,实施“标准化”运维;针对不同类型、不同寿命周期的桥梁实施“精细化”运维,定期攀爬主缆,为桥梁体检;通过桥梁智慧管养平台,实时采集数据,监测桥梁运行状况,实施“信息化”运维。公司运维能力和品质服务获得政府、社会高度认可,近年来承揽了一大批重点项目,包括江汉一桥、江汉二桥、汉江湾桥、长江大桥等桥梁运维项目,承接的管廊项目占武汉市已建成管廊市场份额40%,中标了两湖隧道工程东湖段工程桩基检测项目……
      选用育留 为发展构筑人才动力
   通过“选、用、育、留”,推行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。在公司新承接的管廊项目上推行公开竞聘方式,选拔任用项目经理、总工程师、安全总监等管理人员,搭建一个干部“能上能下、能够流动、能够竞聘”的平台;制定人才强企“3年3批”行动计划,成立“城运学院”,出台资质证书奖励办法,实现人才队伍的“专业化、职业化、梯次化”发展;在“效率优先,兼顾公平”的原则基础上,实施绩效考核分配机制,激发创新实干活力。截至目前,公司人员结构逐步优化,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0%以上,中高级职称、注册类职业资格人员增长30%。
     党建引领 助推国企改革走向深入
   以党建引领发展,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企业发展全过程中。在冬季融雪防冻、夏季防汛排渍、民生保供等应急事件保障中,公司党员干部职工冲锋在前,砥砺前行,充分体现国企担当。管辖桥梁安全平稳运行,为市民出行保驾护航。管辖江南泵站落实防汛应急响应要求,排水4.33亿立方米,相当于4个东湖,保障南湖片区安然无虞,受到省、市领导高度肯定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下沉武昌区紫阳街9个社区,开展联防联控。
     下一步,城运公司将围绕“十四五”规划,继续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,以成为“国内一流城市公共设施智慧运营服务商”为发展目标,保持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、实现市场领域不断突破、综合管控能力持续增强,为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和新时代英雄城市作出更大贡献!
  (潘沛)

 

附件:
武汉城市公共设施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鄂ICP备2020021143号
建议使用1024*768分辨率浏览本站点 鄂公网安备42010502000139号